注意!2025年小麦春季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?

一、重点防治对象
1. 病害
- 赤霉病:黄淮南部、江淮等区域需重点防控,扬花期遇雨需及时喷施氰烯菌酯、戊唑醇等药剂。
- 条锈病:华北、黄淮等区域需“带药侦查”,发现病叶立即喷施戊唑醇、氟环唑等药剂。
茎基腐病/纹枯病:结合返青拔节期喷施丙硫菌唑、噻呋酰胺等药剂,重点喷施茎基部。2. 虫害
- 蚜虫:灌浆期重点防治,选用吡虫啉、噻虫嗪等药剂。
- 红蜘蛛:干旱区域需喷施阿维菌素、哒螨灵等药剂。
二、关键防治时期
1. 返青拔节期:
2. 扬花期:
3. 灌浆期:
- 重点防治蚜虫,结合“一喷三防”技术防早衰、干热风。
三、综合防控措施
1. “一喷三防”技术:
- 将杀虫剂(如吡虫啉)、杀菌剂(如戊唑醇)、叶面肥(如磷酸二氢钾)混配喷施,实现防病、防虫、防干热风。
2. 绿色防控:
- 推广生态调控(抗病品种)、理化诱控(杀虫灯)及生物防治(枯草芽孢杆菌)。
3. 统防统治:
- 示范区落实“三统一”(统一用药、技术、时间),提升防治效率。
四、分区防控策略
- 1. 黄淮/江淮区域:以赤霉病、条锈病为主,需强化扬花期药剂预防。
- 2. 华北区域:重点防治茎基腐病、纹枯病,结合返青期喷药。
- 3. 西北/西南区域:加强条锈病监测,实施“打点保面”策略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1. 天气影响:避免低温或大风天施药,雨后需补喷。
- 2. 药剂选择: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,强筋小麦禁用甲基二磺隆。
- 3. 技术指标:全国防治处置率需达95%以上,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%以内。
(注:以上内容综合农业农村部及地方植保部门发布的2024-2025年技术方案,结合当前农时制定。)